羅源“非遺匠人"——蘭伙仁
http://www.ak-globalhealth.com 2019-03-29 09:30:47 來源:羅源縣委文明辦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畬族有著深厚的民族底蘊和豐富的文化遺產,其中獨具特色的畬族服飾更是被列入全國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今天,就讓我們走進羅源縣三公主畬族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的畬服師傅——蘭伙仁,聽他講述畬族服飾這項技藝是如何在他的手上傳承發展下去的。
在飛竹鎮蛤蟆石村,一個十來平方的小工作室里,蘭伙仁正埋頭趕制新一批畬服,畫線、量尺寸、裁剪、縫紉……不一會兒的功夫,畬服的雛形便出來了。
據蘭師傅回憶,這份手藝到他手上,已經跨越了整整五代人。為了傳承父輩技藝,他從16歲就開始學做畬服,如今已經走過了40多個年頭。雖然畬族服飾有著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,但由于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,他要學的不單傳統畬服的制作,連同漢族的服飾,也不能落下。
蘭伙仁
16歲就跟我老爸去了,達到3年,十九歲二十歲,我就單獨自己一個人去外面做了。是學什么,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,那時候,我老爸已經有機器了,(還是)先教我一針一線繡出來,一定要鍛煉出來的,還有繡花,還有古代的紐扣,是這樣先學,會繡了,然后才到機器。
在蘭師傅身后的櫥窗里,陳列著祖輩傳承下來有百年歷史的制作工具??粗@些老物件,我們仿佛可以看到,畬族服飾百年來在技術工藝上發生的巨大變化。
蘭伙仁
手工機器做出來也是一摸一樣的,如果是手工來做,我放在博物館里面收藏。那個價格現在沒辦法,做出來也是一樣的。
提及制作畬族傳統服飾的技藝,蘭師傅表示,一套純手繡畬服做下來,往往要花掉他半個月的時間,巨大的人工成本根本無法讓畬族服飾在市場上生存。因此,現在傳統技藝的手工繡花,已經逐漸被電腦繡花的現代工藝取代,但民族文化展示和收藏的,自己一定會純手工繡制,保證原汁原味。
制作畬族服飾,不僅需要精湛的修邊、納沿和手工刺繡工藝,更要學會創新。蘭師傅自豪地說,為了迎合時代的發展,他幾年前就開始不斷融進現代時尚設計潮流元素,對衣服的款式、圖案進行升級,讓衣服既好看又好穿。
蘭伙仁
以前我在三公主公司那個創新,就是連衣裙那種,到現在7年左右。
為了宣傳傳統畬族服飾,近年來,蘭伙仁還帶著自己的作品積極參加各種展示活動、比賽,也收獲了許多認可。
近日,習總書記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一眼認出了我們的“羅源裝”,這對蘭伙仁來說不僅備受鼓舞,也更加堅定了要傳承傳統技藝的決心。
蘭伙仁
下一步一定要傳承下去,傳承給我女兒。
如今,隨著制作工藝的持續改進,畬族傳統服飾愈發光彩奪目,并頻頻在國際舞臺亮相。我們也相信,在蘭伙仁這一代人的努力下,畬服在傳承創新的道路上也能夠越走越遠,越走越寬。